来源:北方网
阅读次数:
发布时间:2025-08-20
字号:[小] [中] [大]
当中欧(中亚)班列到达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,就意味着距离驶出国门只差“一步之遥”了。8月18日,沿着“班列”看上合记者走进这座位于中哈边境的铁路枢纽时,站内工作人员正各司其职,助力班列走稳、走好这关键一步。
走进安全生产指挥中心,巨大的电子显示屏铺满一面墙,与之相对的数排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,密切关注着屏幕上的各项数据,不时敲击键盘、接打电话,下达各项指令。
安全调度岗位,能够实时看到现场第一视角工作画面,如果作业出现问题,可快速与现场取得联系,同时还要做好应急处置;施工调度岗位,持续监控施工维修作业落实情况,如钢轨、信号设备等的检修维护,并安排“施工天窗”时间;生产调度岗位,全天24小时与哈萨克斯坦货运车站相应岗位或值班员保持联络,确保接发列车不间断……
“这就像一个系统,大脑指挥肢体、各岗位联动,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,我们必须精准地落实作业标准,才能保证整个生产组织秩序的顺畅。”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安康说。
在准轨场现场,运转车间副主任卡斯铁热正关注着出境班列的编组作业情况。“出境班列到了霍尔果斯站,首先要来到准轨场。”据他介绍,班列要在这里核对手续,有些还要进行解体并重新编组。此外,由于出境之后没有电气化区段,班列需换成内燃机车头牵引,这个操作也是在准轨场完成的。
“以前,我们一天能完成10列出境班列的相关作业。”卡斯铁热说,但通过近几年的扩容改造,比如轨道铺设增加到16条,加上智能化“驼峰场”的应用,工作效率大大提高,每天平均可以保障21列班列出境。
哈萨克斯坦铁路轨道是宽轨,而中国使用标准轨,轨距不同,列车如何送货?答案就在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的换装场。
在换装场入口处,远远就可以看见堆叠如山的集装箱和多台被称为“龙门吊”的大型吊车。只见一台吊车横跨两条轨距不同的铁轨,两条铁轨上各有一列车厢。吊车将集装箱从一列车厢中高高吊起,再稳稳放到另一列车厢上。
货运车间助理工程师唐浩称,将一列标准轨车厢上的集装箱全部转移到宽轨车厢,只需要两到三小时,而曾经这一过程需要五六个小时。“因为现在建立了数字化箱区箱位,门吊司机能够掌握集装箱的精准坐标,使得装卸作业流程实现了最优化。”
随着各项工作准备就绪,记者全程跟车的中欧(中亚)班列已在车站中静待绿灯信号,开往哈萨克斯坦。而相比班列出境,中国游客想要去往哈萨克斯坦旅游显得简单很多,你只需带上护照,前往距离霍尔果斯第六代“新国门”约一公里的国际客运站,买张车票即可抵达阿拉木图。
货运畅通、客运便捷,中国与上合国家贸易畅通、民心相通的故事,正在每一次班列鸣笛、每一趟客车往来中,不断续写着。